023-96320 登录| 注册
首页   > 预约挂号   >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区属医院
收藏 774991 人关注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位于享有重庆“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美誉的北碚主城区内。其前身为卢作孚先生1927年创办的峡区地方医院,1939年抗战爆发后江苏医学院搬迁于此,1953年医院正式命名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隶属重庆市卫生局,1997年重庆直辖后医院又划归北碚区卫生局管理,2001年重庆市政府将“重庆九院”规划为重庆北部区域医疗中心,2003年医院被评审为三甲医院。目前重庆九院已发展为重庆北部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北碚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教学医院、美国加州圣盖堡医院友好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业务用房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49亿元。目前编制床位1200张,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05人,博士、硕士生(含在读)147人。现拥有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上亿元,年均门诊病人量60余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万余人次、年开展各类手术万余台。医院通过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专科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升。现有硕士生点8个,博士点1个,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专科)、特色专科,5个区级重点专科,其中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为重庆市卫生局重点研究室;全科医学科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和急诊医学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儿童孤独症专科、肾内科血液净化、胸外科食管疾病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风湿科和神志病科为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普外科、骨科为区级重点专科。医院始终坚持“情系民生、追求卓越”的办院理念,坚持走低成本支撑差异性发展的道路,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医疗资产优化重组、人事分配机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甲医院兴办社区卫生服务、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开创性的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九院人在医院“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引领下,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但已提前一年实现了景观型、品牌型、公益性、绩效型医院“四大愿景”,而且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摘金夺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首届全国医院科技创新奖,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奖等为代表的全国集体荣誉近三十项。荣获以白求恩精神示范医院、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为代表的市级荣誉,以北碚区首届伯乐奖为代表的区级荣誉上百项。还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个人、重庆市劳动模范、北碚区首届杰出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个人荣誉。

...查看全部

每天下午16:00截止预约。

临床科室 三分院中西医结合科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专病门诊 药学门诊 医务部(医患沟通办公室) 消化内科 儿童孤独症特需门诊(邵智教授) 普通门诊(核酸) 儿科 临床营养科 一分院皮肤科门诊 三分院内科专家诊室 儿童矮小门诊 便秘科 医学减重中心 计划生育科 消化内科(胃肠镜门诊) 结核病专科 甲状腺疾病内科 肿瘤科 厌食门诊 骨一科(关节、创伤、运动医学) 产科营养门诊 不孕不育门诊 介入与血管外科 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 老年医学科 三分院门诊保健科 超声门诊 心血管内科 神经外科 内分泌科 本部中医科 肝胆胰与甲状腺外科 疝外科 小儿外科 名医诊室(内科) 新生儿随访门诊 新生儿门诊 妇科 睡眠心身医学中心(院本部) 盆底与产后康复 口腔科 三分院外科专家诊室 全科医学科未分化病与慢性病门诊 天生社区体检科 耳鼻咽喉科 不孕不育专科门诊/男科专家诊室 一分院口腔科 肝病与感染门诊 优生遗传咨询门诊 癫痫康复门诊 肝胆胰外科 咳喘药学门诊 一分院肛肠科门诊 全科医学科未分化病与慢性病门诊(一分院) 变应性鼻炎专病门诊 面瘫门诊 早孕门诊 肾内科 外科教学门诊 疼痛科门诊 皮肤美容科 产科 眼科 核医学科 儿童咳嗽门诊 综合门诊 胸心乳腺外科 风湿免疫科 康复科 外科综合门诊 肛肠科 皮肤科 神经内科 儿童肥胖门诊 健康管理门诊 发热门诊 儿童性早熟门诊 肠道门诊 胃肠与血管外科 骨二科(脊柱、创伤) 医疗保险管理科 风湿-心身医学科门诊 儿童过敏门诊 血液科 泌尿外科 三分院内科一诊室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甲状腺疾病外科 整形美容门诊 烧伤整形及创面修复
医院联系信息

023-63221327

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村69号

查看地图
回到首页 - 热线简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服务协议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主办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09008230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325号

官方邮箱:cq12320@sina.cn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