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生讲科普>内容详情

健康科普原来可以这样讲

发布人:发表于:2017-08-14 15:16:45 阅读(10781)Alternate Text收藏

分享到:0

面对听众,眼神不能漂浮不定或者只盯着电脑,要有对视,并配合肢体语言和动作;内容安排要学会讲故事、抖包袱,恰当运用提问等互动形式,全面把握、点上突破、大话小说、小事说透;幻灯片制作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每页幻灯片最多不超过5行字,每行字数最好不超过10个……在8月14日至16日在京举行的“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社区医生健康科普能力培训班上,包括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在内的多名健康教育专家的现身说法和现场点评让参加培训的社区医务人员大呼“解渴”:“健康科普原来可以这样讲。” 

“最担心大家不爱听、听不懂” 

开展健康科普,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防病于未然,是解决公众健康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而老百姓不爱听、听不懂是社区医务人员普遍面临的困惑。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裴宇慧说,自己已经从事社区卫生工作6年,从最开始张不开嘴到现在的侃侃而谈,健康科普工作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但怎样让更多的人能听懂是自己现在最着急的事,“做完讲座后一了解,讲的内容大家能知道一半就不错了。” 

2006年,北京地区面向311名医务工作者就健康科普的态度认知、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能力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近八成的医务人员表示有学习专业的表达技能、沟通、演讲技巧的必要性和需求。 

实战模拟 专家点评 

卫生部科教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社区医生是离居民最近的人,也是传播健康知识的主力军。为此,对社区医生科普能力进行培训,被列为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今年的重要内容。此次培训班首次针对河北、江苏等8个项目试点省区市的近40位社区医生进行健康科普能力的系统培训。 

“做了10多年社区工作,平时都是自己看书、上网,自己摸索怎么讲,能够接受健康科普的系统培训,这还是头一次。”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赵晶岩说,3天的培训内容非常实用,很有收获。 

第一天上台练胆,第二天学习演讲技巧,第三天专攻专业知识语言转化技巧。在3天集中培训中,学员们不仅提高了心理素质,还重点学习了健康科普演讲的基本技能,如“受众分析”,传播内容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艺术性,影响演讲效果的因素及应对,传播实践中的控场能力、互动能力、应变能力,效果评估及工具的使用,PPT的制作技巧等内容。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田向阳指出,一次普通的交流中,人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占信息传递总量的65%,语言只占到35%,注视、眨眼、目光游移、用手捂嘴、坐姿等眼神和肢体语言都是人的内心活动的一种反映。因此,在演讲中要注重肢体语言和动作的运用,向听众传递出自信、专业的信息,引起听众兴趣。 

实战模拟、专家现场点评是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一位学员完成了有关高血压防治的演讲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教授当即点评:“高压大于或等于140就判定为高血压,不能只说大于140。健康科普首要前提是科学性,概念必须准确。”另一位学员在演讲中提到《柳叶刀》杂志。专家则建议,一般群众并不太了解这份刊物,“这时就可以打个比方:这个刊物就是医学界的‘奔驰\\\\\\\\\\\\\\\\\\\\\\\\\\\\\\\\\\\\\\\\\\\\\\\\\\\\\\\\\\\\\\\\\\\\\\\\\\\\\\\\\\\\\\\\\\\\\\\\\\\\\\\\\\\\\\\\\\\\\\\\\\\\\\\\\\\\\\\\\\\\\\\\\\\\\\\\\\\\\\\\\\\\\\\\\\\\\\\\\\\\\\\\\\\\\\\\\\\\\\\\\\\\\\\\\\\\\\\\\\\\\\\\\\\\\\\\\\\\\\\\\\\\\\\\\\\\\\\\\\\\\\\\\\\\\\\\\\\\\\\\\\\\\\\\\\\\\\\\\\\\\\\\\\\\\\\\\\\\\\\\\\\\\\\\\\\\\\\\\\\\\\\\\\\\\\\\\\\\\\\\\\\\\\\\\\\\\\\\\\\\\\\\\\\\\\\\\\\\\\\\\\\\\\\\\\\\\\\\\\\\\\\\\\\\\\\\\\\\\\\\\\\\\\\\\\\\\\\\\\\\\\\\\\\\\\\\\\\\\\\\\\\\\\\\\\\\\\\\\\\\\\\\\\\\\\\\\\\\\\\\\\\\\\\\\\\\\\\\\\\\\\\\\\\\\\\\\\\\\\\\\\\\\\\\\\\\\\\\\\\\\\\\\\\\\\\\\\\\\\\\\\\\\\\\\\\\\\\\\\\\\\\\\\\\\\\\\\\\\\\\\\\\\\\\\\\\\\\\\\\\\\\\\\\\\\\\\\\\\\\\\\\\\\\\\\\\\\\\\\\\\\\\\\\\\\\\\\\\\\\\\\\\\\\\\\\\\\\\\\\\\\\\\\\\\\\\\\\\\\\\\\\\\\\\\\\\\\\\\\\\\\\\\\\\\\\\\\\\\\\\\\\\\\\\\\\\\\\\\\\\\\\\\\\\\\\\\\\\\\\\\\\\\\\\\\\\\’、‘凯迪拉克\\\\\\\\\\\\\\\\\\\\\\\\\\\\\\\\\\\\\\\\\\\\\\\\\\\\\\\\\\\\\\\\\\\\\\\\\\\\\\\\\\\\\\\\\\\\\\\\\\\\\\\\\\\\\\\\\\\\\\\\\\\\\\\\\\\\\\\\\\\\\\\\\\\\\\\\\\\\\\\\\\\\\\\\\\\\\\\\\\\\\\\\\\\\\\\\\\\\\\\\\\\\\\\\\\\\\\\\\\\\\\\\\\\\\\\\\\\\\\\\\\\\\\\\\\\\\\\\\\\\\\\\\\\\\\\\\\\\\\\\\\\\\\\\\\\\\\\\\\\\\\\\\\\\\\\\\\\\\\\\\\\\\\\\\\\\\\\\\\\\\\\\\\\\\\\\\\\\\\\\\\\\\\\\\\\\\\\\\\\\\\\\\\\\\\\\\\\\\\\\\\\\\\\\\\\\\\\\\\\\\\\\\\\\\\\\\\\\\\\\\\\\\\\\\\\\\\\\\\\\\\\\\\\\\\\\\\\\\\\\\\\\\\\\\\\\\\\\\\\\\\\\\\\\\\\\\\\\\\\\\\\\\\\\\\\\\\\\\\\\\\\\\\\\\\\\\\\\\\\\\\\\\\\\\\\\\\\\\\\\\\\\\\\\\\\\\\\\\\\\\\\\\\\\\\\\\\\\\\\\\\\\\\\\\\\\\\\\\\\\\\\\\\\\\\\\\\\\\\\\\\\\\\\\\\\\\\\\\\\\\\\\\\\\\\\\\\\\\\\\\\\\\\\\\\\\\\\\\\\\\\\\\\\\\\\\\\\\\\\\\\\\\\\\\\\\\\\\\\\\\\\\\\\\\\\\\\\\\\\\\\\\\\\\\\\\\\\\\\\\\\\\\\\\\\\\\\\\\\\\\\\\\\\\\\\\\\\\\\\\\\\\\\\\\\\\\’。听众就能知道这份刊物的权威性,增强了演讲内容的说服力。” 

做好“翻译”工作 

余振球教授指出,演讲方法不得当是听众“听不懂”的重要原因,“讲者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讲风湿性心脏病的形成,简单说就是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内产生一系列复杂变化,这种变化侵犯心脏,就导致疾病发生。而链球菌在体内引起哪些变化就不必细说。其次,“语言形象化”也很重要,比如,讲肾小球的结构时,就可以打比方,一个肾小球就好比一台洗衣机,进水管是入球小动脉,出水管是出球小动脉,中间的部分就是洗衣机的转桶,入水多、出水少,洗衣机就转不动,肾脏的负担也就加重。 

此外,在演讲时还要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了解听众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所讲内容,以便及时调整或强化演讲内容。也能调动听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施仲源强调,在演讲时可以教给听众几个防病治病的实用方法,多利用道具,增强形象生动感。


来源:健康报